当前位置:首页 活动报道

共话构建大科普新格局

来源:本站 点击:119 时间:2024-04-24

  9月29日,以“融合赋能·变革转型——构建大科普新格局”为主题的2022年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二十九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京举办。论坛邀请热心科普且拥有丰富科普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的院士专家,围绕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和构建大科普格局做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做了题为《科学普及是医生的职责》的报告。他表示,从民生民意、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和医学本源角度而言,医学科普都十分重要。医学科普直接面向公众生命健康,是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者的应尽之责和必备能力,为公众理解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必要知识,架起了医学与大众、医生和病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医学科普要在当下网络信息真假掺杂的形势下发挥好科学引导及匡正谬说的功能,提升大众关于是不是“病”等问题的分辨能力。医学的温度在于对病人和公众的关怀,因而医学科普成为传播医学温度不可或缺的途径。

  他提出,医生做科普应成为医生的基本工作观念,于医生而言科普必须要做且要会做。医生应加强科普创作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充分利用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创作手段,将人文关怀这一医学本源融入医学科普创作中,以讲好大众通俗易懂且喜闻乐见的故事。应推动医学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育新人,通过医生队伍间的言传身教优势将医学科普的行为责任传承发扬,从林巧稚院士等老一代医学科普工作者身上汲取经验及科学家精神养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做了题为《数字时代的变与化》的报告。他表示,数字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改变。在数字技术与产业不断融合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兴衰与数字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要深刻认识数字技术的重要性,同时更要掌握数字技术的演变节奏。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精准医疗和智慧城市等方面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置身于数字空间。我们应当拥抱数字化,但同时要注意“数字身份”的安全可控。

  他认为,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科学技术领域已表现出相当大的前瞻性,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与商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融合拓展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存在”方式。但在拥抱数字化的过程中,人们也要警惕沉溺虚拟世界可能带来的认知疲劳和生命动力失调等问题。总体上看,在数字社会中,人们应当在构建安全、有意义的安身之所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人与数字存在的融合发展。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挺在报告中对《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进行解读。他表示,《意见》聚焦新时代科普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谋划、强化责任,从总体要求、主体责任、科普能力建设、提升科普效能和制度保障等七个方面回答新时代科普工作要求。《意见》体现了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要深刻把握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与时代内涵。当前,我们正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文明”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支撑,科普工作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凸显,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筑基功能更加彰显。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科普已成为执政兴国、决胜未来的先决条件,成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抉择。

  他提出,要把握发展大势,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意见》的深远重大意义。要全面落实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同等重要位置的要求,加强科普能力建设,落实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以高质量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科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