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科幻星云奖十五年:“这里有生生不息的精气神”

来源:本站 点击:106 时间:2024-06-03

“这里有华语科幻生生不息的精气神”

——写在华语科幻星云奖十五周年之际的观察

 

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大合影

 

中国科幻正迈入“提质增量”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刚刚过去的2024中国科幻大会上,《2024科幻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科幻产业首次突破“千亿”体量,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及科幻文旅五大版块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从2016年约100亿的规模到2023年突破千亿大关,中国科幻显示出强劲的产业发展潜力。在科幻成为“全民热潮”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由3位中国“超级科幻迷”创办的奖项,也迎来了自己的十五岁生日。5月17日至19日,第15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500余位科幻作家、学者、爱好者和科幻产业从业者齐聚一堂,在成都科幻馆所营造出的“超时空殿堂”中,共同致敬中国科幻120年的历史,热烈探讨中国科幻的未来。

 

新科幻,出东方

 

科学家进行大模型主题讲演

 

科幻双甲子,星云耀东方。1904年荒江钓叟写下的《月球殖民地小说》,畅想中国人在未来世界的探月之旅,这部尚未完结的小说是中国第一部原创科幻作品。120年后的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继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后,中国再一次踏上“月背征途”,标志着中国的探月工程进入新阶段。

 

当以“三体”为代表的中国科幻逐渐赢得世界关注,不少科幻作家提出,要书写具有中国特色、蕴含中国独特价值观和美学特色的“中国式科幻”。于是“新科幻,出东方”的口号应运而生,科幻文学以极具科技感、未来感的方式彰显着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在第15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上,集结了阿来、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等56位作家阵容,以不同风格书写中国式科幻美学特色的新书《故山松月:中国式科幻的故园新梦》发布。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视频致辞中谈到,“故山松月”这个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科幻在世界科幻中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和创造的自觉。“我期待,终有一日,我们可能会在火星上举办中国科幻的又一套新书首发式。那个时候,参加首发式的人们会遥望着地球说,我们这颗蓝色星球,就是那些书写者、远行者和创造者的‘故山’。”

 

颁奖典礼现场,王晋康(左一)、何夕(左三)、韩松(左六)向董仁威(左四)、吴岩(左五)、姚海军(左二)颁发“星云十五”创始纪念勋章

 

在华语科幻星云奖十五周年庆典的致辞环节,著名科幻作家韩松表示,中国科幻始终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同步,尤其是改革开放,根本上释放了科幻的创造力。这十五年里,中国科技进步愈来愈受到瞩目。与此同时,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我国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使得以反映现代化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带来改变的科幻文艺,有了更肥沃的生长土壤和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时代需要中国科幻的认证和推广体系

 

2010年8月8日,在成都一家电影院里,200多名科幻爱好者在董仁威、吴岩、姚海军的邀请下从天南海北赶来,他们一起走红毯、参加颁奖典礼,热烈交流对科幻的爱,“自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科幻共同体组织”。彼时,担任过工程师、厂长,有丰富活动组织经验的“40后”董仁威,科幻学者吴岩和资深科幻编辑姚海军倡议成立华语科幻星云奖,这个中国科幻“黄金三角”既团结了王晋康、刘慈欣、何夕等科幻创作有生力量,也发现、集结、助推一批又一批的科幻新秀走上科幻创作和研究之路。董仁威回忆到,当初,创办星云奖的初心在于建立一个华语科幻人的家。姚海军认为,把好作品推向产业推向国际,需要一个属于中国科幻的认证和推广体系。创办一个最大程度代表中国科幻前沿水平的科幻奖项是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时代需求。

 

《华语科幻星云奖史话》在现场首发

 

“今年是中国本土科幻诞生120周年,中国科幻今天的成就是鲁迅、梁启超、郑文光、杨潇、谭楷、董仁威、姚海军、吴岩、刘慈欣、王晋康、何夕等等,一代代开创、传承和发扬的结果,星云奖正是科幻大树上的一颗硕果。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最重要的是看到人们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了理想主义和实干精神,没有沉默、逃避和退让,而是始终胸怀大志、一往无前,这里有华语科幻生生不息的精气神。”韩松说。

 

其实,在世界科幻领域一共有三个“星云奖”,分别是美国科幻“星云奖”、日本SF星云赏和中国的华语科幻星云奖。为什么叫“星云奖”?刘慈欣说:“这样的命名是因为星云是宇宙中最壮丽的存在。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聚集起来,引发核聚变而成为恒星,星云是亿万星辰的摇篮,是创造和诞生之地。星云被它内部孕育的恒星的辐射所激发,发出绚丽的光芒,如梦似幻,这是科幻的精神在宇宙中最好的对应物。”

 

自华语科幻星云奖创立以来,有100多位科幻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及从业者获奖。这些获奖者大多由此走上科幻创作、产学研一体的广阔之路。或许可以说,从华语科幻星云奖诞生这一刻起,中国科幻“命运的齿轮”就悄然开始转动。吴岩认为,华语科幻星云奖改自上而下的发展方式为双向共建,创造非商业和非政府机构设置科幻奖项的先河;也改封闭的地理边界为开放边界,为全球华语科幻作品打开大门;还将奖项发展为覆盖文学影视动漫等多种文化品类和非虚构作品的全方位奖励,推动单纯的文学颁奖转向关注想象力经济的系统性活动,“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于创造了一种具有充分凝聚力的共同体”。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此次与会的科幻研究者认为,星云奖的使命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国科幻要成为当代科学、科普、科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层面构筑以科学与幻想为精神底色的文化基底层,进一步建构充满可能性的想象力经济形式,“而这些,将创造出一种新的时代景观”。

 

科幻作家走红地毯

 

时至今日,原创科幻文学不仅提供了新的文学性、审美性的可能性,促进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和科学人文氛围的培养,更为科幻产业化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并助推想象力经济的发展。换言之,科幻文学以自身独特的思想审美价值赋能产业振兴、科技发展。“我们正在进入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需要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吴岩认为,中国科幻120年走过了艰辛的历程,但成果卓著。中国科幻产业处于稳健增长状态,前景广阔,但现有的产业体系远远没有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社会对科幻产业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将涌现出更多的作家、更多的作品、更新的业态”。

 

由此看出,中国科幻越发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思维范式,逐步探索成熟的产业供应链体系,促进产业振兴、科技与社会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特别的灵感与活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蕴含中国人价值观、审美风格、古老哲思的中国科幻将在破圈出海之路上,取得新的成就。

 

新一代科幻文学整体风貌逐渐成形

 

“三体”之后,中国原创科幻文学何去何从?这是不少人的疑问。纵览近几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入围和获奖作品不难看出,一些新题材、新“思想范式”的尝试,一些全新的审美风格正在探索中逐步成形。一批华语科幻创作者以持续的产出,不断延续在题材、叙事、审美、思想性等方面的探索,推进原创科幻文学的发展,他们往往以跨学科背景的“前沿想象力”书写“新质创造力”,并揭示“新质生产力”在社会中更多的可能性。

 

从星云奖历年获奖作品来看,从刘慈欣、韩松、何夕、王晋康,到陈楸帆、宝树、江波、阿缺、顾适、程婧波,再到最近几年为人关注的梁清散、昼温、慕明、王侃瑜、天瑞说符等,更多年轻的创作力量涌入科幻领域,也让作为一种文学门类的科幻元素更为多元和丰富多彩。如今,中国科幻已然包含许多细分门类,比如高概念的“硬科幻”、针对少年儿童读者的“少儿科幻”、具有东方文明色彩的历史科幻、因“网感”十足而具备影视改编潜力的网络科幻等,中国科幻文学在推陈出新中展现蓬勃旺盛的发展态势。

 

在本届星云奖获奖作品中,刘洋的《井中之城》、昼温的《失重的语言》、程婧波的《且放白鹿》分别获得2023年度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金奖。华裔作家匡灵秀著、陈阳译的《巴别塔》获得2023年度翻译作品金奖,杨潇《仰望星空:我亲历的中国科幻》获2023年非虚构作品金奖。青年科幻作家路航获2021—2023年度新星。

 

颁奖词提到,《井中之城》既有科学的精准,也有诗意的流动,“小说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与人类对何为真实的求索息息相关,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重新构造了科幻小说的神奇力量”。《失重的语言》将语言题材的“软”和知识内核的“硬”巧妙结合,再加上激情、理性的科学探索精神,辅之以淡淡的感伤气息,小说美学风格具有奇妙的张力。《且放白鹿》围绕空巢老人的现实生活展开,在具有高度当下性的叙事中,将人工智能与现实生活、信息墒与自然语言理解、孤独衰老与李白诗词并列,在细腻的笔触与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之间,展现中国科幻美学的可能性。《仰望星空:我亲历的中国科幻》是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社长杨潇的纪实之作,作者以隽永深沉的情怀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上世纪末中国科幻如何从暗夜星火发展至澎湃壮大的故事,展现了科幻人的纯粹、勇气和担当。《巴别塔》以语言系统、历史事件、多维宇宙的创想模式构建了历史、现实与寓言相交互的世界,通过语言洞察世界的权力本质,译作准确又传神地呈现了原作的叙事风格与精神特质,是一部非常优美的科幻奇幻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星云奖获得银奖的作品也大多具有突出的文学性和美学风格,它们当中许多篇章不乏影视改变潜力。比如严曦的《造神年代》、江波的《天帆》、分形橙子的《地球众神:亡者归来》等长篇小说,宝树的中篇小说《我们的火星人》、双翅目的中篇小说《太阳系片场:宇宙尽头的茶馆》、顾适的短篇小说《择城记》等等。这些作品在科幻创意、创作题材、叙事性、审美风格等方面,不仅体现了当代原创科幻的水平和风貌,也围绕“中国式科幻”这个命题进行了纵深开掘和探索。如同本届评委会主席宋明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本届星云奖充分展现了已然铺展开来的“中国科幻新浪潮”,无论是作者梯队还是作品题材美学风格,都显示出当下华语科幻年轻阵容的创作实力。他们的存在,让人对华语科幻下一个“黄金十年”充满期待。

 

加强科幻理论研究,提升理论评论自信

 

本届星云奖唯一一个金奖空缺的是评论奖项。姜未禾的《从山谷之内到群星之间——厄休拉·勒古恩的“推想人类学”》、双翅目的《人类的命运弧线与人性的诗学——读〈最后与最初的人:临近与遥远未来的故事〉》、吕广钊的《人类世的幽灵正在游荡 ——评马克·博尔德〈人类世无意识:气候、灾难、文化〉》、西夏的《〈宇宙探索编辑部〉:一枚有关科幻共同体的非典型切片》等四篇入围作品获得银奖。评委会认为,期待未来看到更具有独立思想和独到见解、能对科幻研究提供创新思维的优秀评论。这提醒着科幻研究者与评论者,科幻文学研究如何在拓展理论的同时,以一种穿透科技、历史与未来的“慧眼”观照当下时代发展,捕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变革与“时代史诗”。

 

科幻论坛

 

在论坛对话环节,吴岩、宋明炜、詹玲、姜振宇、肖汉等学者谈及科幻创作与研究的关系时认为,传统观点通常将创作与研究比做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但科幻研究和创作更像一棵共生的大树,彼此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就科幻文学而言,好的科幻作家通常不乏深刻的理论洞察力和研究水平,青年科幻作家陈楸帆、飞氘、夏笳、刘洋、双翅目等都是创作和研究的多面手,以他们为代表的“科幻新力量”以创作促进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图式支撑创作,已然成为蔚为大观的独特景象。大家也谈到,科幻文学在当代正在改变更深层肌理的东西,科幻自身包含着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世界观会为传统文学创作以及人文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灵感,也将推动整个人文学范式的转变。未来,在进行国际化对话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发展本土的科幻理论研究,以提升科幻研究和评论的自信。

 

可以说,华语科幻星云奖不仅是孵化青年科幻作家的摇篮,也是展现科幻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前沿阵地。科幻文学创作、科幻理论研究、科幻教育实践三位一体的历史使命,集结在当前以“70后”“80后”“90后”为代表的科幻人身上,他们以自身的创作和研究,推进科幻产业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如同吴岩所说,科幻虽然具有产业的性质,但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产业,它应该是更广泛的人类思想文化革新的组成部分。“在今天,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清洁能源、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正在让人类脱胎换骨,国际关系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继续重视科幻所提供的思想资源,应该让财富起到更大的作用。”

 

少儿科幻发展未来可期

 

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创作出版子门类,少儿科幻文学的队伍在不断壮大。5月17日,2024少儿科幻大会同期举行。在少儿科幻星云论坛上,学者崔昕平对过去一年少儿科幻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本土原创少儿科幻创作与出版日益受到重视,出版物品种与数量不断增长。引进版少儿科幻图书比例不断下降,依赖性减弱,少儿科幻的创作环境与出版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度,少儿科幻图书出版物(初版)种数达到209种,较2022年度增长了近一倍。其中,引进版图书43种,本土非虚构图书10种,本土原创少儿科幻图书达到156种。”崔昕平介绍到。

 

《2023—2024年度少儿科幻报告》提及,少儿科幻创作领域,头部作家和获奖作家的带动效应依然显著,越来越多跨领域创作者涌入少儿科幻赛道,激发了少儿科幻文学的品质提升。从内容来看,少儿科幻密切关注当下科技热点,题材涉及人工智能、基因探索、元宇宙概念、航空航天科技等时代议题,也延续了宇宙探秘、时空探险等传统题材,给予儿童读者兼具科学幻想与童心童趣的少儿科幻作品。

 

在少儿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上,陈楸帆的《零碳中国》获2022年度中长篇小说金奖,彭柳蓉的《时间的岛屿》获2022年度短篇小说金奖。宝树的《恐龙奇旅》获2023年度中长篇小说金奖,李晓虎的《我,不是机器人》获2023年短篇小说金奖。少儿科幻星云奖创始人董仁威表示,少儿科幻大会旨在推动中国少儿科幻高质量发展,未来组委会将从发掘壮大少儿科幻创作者队伍、组织出版少儿科幻丛书、加强少儿科幻理论体系建构、赋能科幻教育培养后备人才等多个方面展开工作,着力提升少儿科学素养,壮大少儿科幻创作力量。

 

参加2024少儿科幻大会的作家、研究者进一步提及,在中国少儿科幻发展逐步趋热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少儿科幻做出经典性作品探讨、发现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经典的标识与确认有利于少儿科幻美学样貌、文学品质、儿童本位立场的标识与确认,有利于形成有立场、可信赖的文学评价。

 

科幻迷排队等待作家签售

 

本次少儿科幻大会搭建了科幻作家、科幻出版界的交流渠道,展示了过去两年少儿科幻纸质图书出版的重要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家少年儿童出版社参会,推介展示了19套100余部少儿科幻图书。近10场少儿科幻新书发布暨合作出版签约仪式举行,“少儿科幻阅读推广联盟”成立。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系列开创性的务实举措将继续深入推动中国少儿科幻事业的发展。

 

星云十五,故事还将开始新的篇章。如同姚海军在回忆录里所说:“这十五年恰值华语科幻勃发,星云奖贯穿其中,自有无穷故事,其意义自当超出星云之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