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

科普大家谈 | 名誉理事长何龙谈“生态童书创作与出版”

近日,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龙接受《环境教育》记者专题采访,与生态儿童文学作家、三届“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英娃、爱阅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生态童书 60”活动发起人袁泉共同围绕“生态童书创作与出版”这一话题展开了探讨。

▌本文刊发于《环境教育》2024年9月 “做”而论道栏目。

让生态文明种子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谈生态童书创作与出版

 

 

文 / 李平沙

1、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在童书里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让孩子们接受生态文明理念并非易事。生态童书创作和出版的重要性在哪里?您认为存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何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态童书的创作和出版,对于全面提升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生态文明素养,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理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少儿图书出版人,策划出版优秀的生态图书,提升儿童对自然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及时关注到生态童书出版的未来趋势,蓄势而动,推出了一系列彰显美好自然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儿童生态图书,《中国国家公园少年巡游者丛书》和《“童心大爱”美好自然故事绘本》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代表。例如,《中国国家公园少年巡游者丛书》基于我国首批公布的五大国家公园,以“巡游”的形式,结合融媒体技术,带领孩子们畅游国家公园,近距离接触国家公园中的动植物、生态环境,了解守护国家公园的科研人员、巡护员们的感人故事,以全新的视角展现国家公园美丽生态画卷,让孩子切实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

可见,生态童书创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提供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更在于它能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形象生动的角色,使儿童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和价值观,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双向输出。然而,这类书籍的创作也面临着如何保持科学性、吸引孩子兴趣、应对市场竞争以及融入本土文化等挑战。

英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议题,如何向孩子们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帮助他们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已然成为我国生态童书出版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加入到了生态童书的创作队伍中。

童年是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孩子未来的行为和态度具有深远影响。因此,通过阅读生态童书,有助于孩子们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启迪孩子们从多角度理解世界、尊重生命,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然而,生态童书的创作和出版面临不少挑战。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复杂的生态理念、环境科学知识以及当前地球面临的各种环保问题以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内容需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插图来传达。此外,生态童书需要平衡教育性与趣味性,既要传递正确的生态理念,又要保持故事的吸引力,让孩子们愿意阅读。

身为长期从事生态童书的创作者,在数次进入校园与数万孩子们分享生态童书内容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对大自然故事尤为欢迎。可以肯定的是,生态童书的自然主题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可以给予孩子丰富的感知体验。通过塑造有爱心、有责任、有梦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种生态主角,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潜移默化中传达了保护生态环境、万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当前,异彩纷呈的生态童书摆上儿童的小书架,成为儿童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窗口与桥梁,身为创作者,愿继续努力,做好孩子们心灵中那片净土的守护者。另外,生态童书作为庞大的童书市场中一个相对小众的类目,销售量和经济效益不算可观,这需要出版商在市场推广和宣传方面多下功夫,还需要创作者坚定创作不动摇的信念。

袁泉:童书的读者群体是儿童,那么有趣的故事,浅显但不失专业的讲述方法,是对每一位创作者最大的考验。好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学者、行业领袖,愿意俯下身为儿童创作生态童书了。他们首先掌握了与儿童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其次创作的图书不只是靠纯文字加专业术语,还增加了调皮有趣的语言、好看的插图、清晰的摄影图片,更大开本的书籍装帧等,这都成为吸引小读者注意力的关键。

我认为其中最大的挑战其实还是在于“度”的把握。依次就是准确度、角度、难度、态度:是否能够准确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关于生态的知识和故事;如何挖掘不同视角的讲述方式;如何把难懂的专业名词解释给更低龄的儿童;如何做到有趣而丢失书籍的专业性,可能是面对生态童书创作者最大的挑战。

2、树立生态价值观,培育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国内出版生态童书绘本数量日益增加,您如何看待生态童书市场?优秀的生态童书作品应该给孩子传递什么样审美体验和价值观?

何龙:在当前国内少儿图书市场,生态童书的出版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对儿童教育内容的更高要求。我认为未来生态童书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要性。

首先,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重视以及学校教育中关于环保的课题增多,为生态童书的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教育背景。其次,当前生态图书的市场需求是不断增加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家长和教育者越来越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因此,聚焦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教育的生态童书需求持续上升。同时,当下数字出版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为生态童书的创新表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得书籍内容更加生动、互动性强,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一部优秀的生态童书应该首先展示自然之美,将艺术性和信息性结合起来,并引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态故事,让孩子了解全球多样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其国际化视野,以激发小读者的生态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长少社出版的《漫画碳中和:孩子需要了解的未来变革》便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生态童书,用 77 个充满创造性与艺术性的漫画故事,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从我做起、保护地球家园的生态理念,鼓励他们树立为实现碳中和的美好明天而努力的信心。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生态童书这一平台,不仅要注重图书的质量、聚焦内容的深度,还要关注其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通过创作出版和推广优秀的生态童书,有效地培养孩子对环境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同时为他们提供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审美体验。借此机会,我们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为既有智慧又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英娃:近年来,国内生态童书市场发展迅速,出版数量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者开始关注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由此看来,生态童书市场的向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显示出社会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

然而,市场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有些出版商敏锐地捕捉到生态童书成为当下出版热点后,迅速策划选题,迅速组稿,迅速出版,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导致市面上大量良莠不齐的生态童书涌现。由于生态童书题材的特殊性,许多读者对其品质优劣难以分辨,致使某些质量欠佳的生态童书经过包装和大肆宣传反而收获了可喜的销量。

事实上,生态童书的出版,对作者和图书编辑的要求很高。生态童书作为传播生态科普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其内容质量与作者、编辑的专业素养对于引导小读者正确理解和实践生态保护,建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至关重要。因此,为了高品质的作品脱颖而出,需要生态童书的创作者具备创新性、科学性和社会责任感,确保童书内容的前沿性、准确性和教育性。

我认为优秀的生态童书作品可以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描写,呈现出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为孩子们提供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潜移默化发挥着美育对涵养心灵、提升艺术感受力的作用,达到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可喜的是,目前有许多优秀的生态童书注重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对动植物的尊重和关爱,鼓励孩子们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袁泉:虽然近几年关于生态主题的绘本与日俱增,但是在整个童书数据中,它还是只占很小的比重,每年在组织评选我们与小鹏公益共同研发的“生态童书60”的书单收集数据时,会发现虽然大多与生态主题相关的童书还是以动植物主题相关,但是也看见越来越多人文主题的绘本被引进和创作。大家并不拘泥以介绍自然的方式讲述生态问题,而是以我们应该如何和大自然相处?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还可以做什么?通过这些维度向孩子讲述人与生态的关系。

我们也欣喜发现,这类书籍面向的读者人群越来越低龄化,好的创作者知道如何将复杂的环境主题用浅显的方式进行讲述。我认为,无论什么主题的童书,“真、善、美”是所有类型童书创作的核心,让孩子通过阅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爱上我们所有拥有的一切,学会珍惜,了解现在环境正在发生哪些变化,以及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这都是他们作为一名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责任。我们不用担心孩子不理解,也不用担心他们会不感兴趣。

3、呈现多样化主题,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

近随着生态主题成为新时代儿童文学的重要主题,您认为未来生态童书出版领域会有哪些发展趋势?有哪些选题和领域值得关注?

何龙:在当前生态主题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少儿图书市场特别是生态童书的出版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动向。首先是技术融合,利用AR和VR等新技术,为儿童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其次是数字化和个性化,通过日益成熟的AI技术实现书籍内容的个性化定制,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等因素推荐或调整内容;跨学科的融合也是一个重要趋势,可以结合科学、艺术、历史等学科背景,展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历史变迁;作品中体现的全球视角也在日益加深,生态童书中也会引入更多关于国际生态问题的故事,如亚马逊雨林保护、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等,拓宽孩子的全球视野。与专业环保机构合作出版童书也是一个新方向,例如《,“童心大爱”美好自然故事绘本》在出版过程中便得到了公益环保组织阿拉善SEE三江源项目中心的支持,让孩子通过这套书看到社会各界人士为提升环境保护做出的努力,鼓励他们积极投入环保实践。

未来,包括气候变化与动植物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活方式、科技与环境等领域都应当成为生态童书介绍的内容。通过更多类型的生态图书,引导孩子关注全球变暖对人类和生物圈的影响、各地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工作、不同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环保实践等,通过这些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未来地球的守护者。

英娃:全目前生态童书的题材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生态科普知识和环保英雄故事外,还包含了气候变化、海洋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题材,帮助孩子们全面认识生态问题。同时,本土化创作也比较鲜明,比如长江保护,黄河流域生态,自然保护区的故事等更多反映本土生态环境和文化的生态童书,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的生态问题,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些题材需要创作者持续关注和挖掘。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我认为关注环保科技题材和互动性增强的生态童书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环保科技的支持。当前,我国环保科技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例如:智能居家系统、环境监测技术,环保交通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智能节水技术、智能垃圾桶以及许多环保科技方面的实验等,就是难得的好选题,可以帮助孩子们全面了解环保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保护地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有利于更好地实践低碳生活。

另外,我个人比较推崇在生态童书推广中加入互动性强的沉浸式体验。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为大家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例如,许多生物多样性的故事,包括灭绝的动物白鱀豚、长江白鲟、台湾云豹等,还有丹顶鹤、东北虎、雪豹、麋鹿等濒危物种就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沉浸式的大自然漫游体验。使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体验和学习生态知识。

袁泉:以前说到生态主题的童书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关于动物、关于植物的书,这一类书籍在市面上同质化非常严重。但这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关注气候变化、新能源、新材料主题的童书,比如《关于气候变化的10个误解》这本书,它以10个经常被我们误解的问题为孩子讲述,如果地球温度只是升高2℃,那么整个世界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有多大,以及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时间(2100年),其实并不遥远了。未来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生态主题的图书可能会更多。我们已经从保护地球,发展成了要保护自己,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材料、关于生态环境变化的数据和真实情况,需要及时的以书籍的形式来到孩子身边,当然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不夸张、不隐瞒,是这类书籍创作时值得注意的。

4、学会尊重自然,感受生态智慧与力量

对生活在城市中有“自然缺失症”的儿童,在阅读生态主题作品时有何建议?如何让孩子能更好地热爱自然、丰富内心世界?

何龙:现在的孩子大多拥有琳琅满目的玩具,看似什么都不缺,但只有与自然亲近的孩子,才能感受到真实的美好,学会敬畏生命,体会到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对于这些儿童,我想我们首先要为他们选择合适的生态主题作品,选择涵盖自然内容丰富、艺术性强、图文并茂的图书,用引人入胜的生态故事、多样化的图书形式,帮助孩子们真实、亲切地认识自然、融入自然,让孩子在欣赏自然景观和生物美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其次要注重阅读与实践的结合,把阅读与结合户外活动、实验、自然教育等方式结合起来,加深孩子的理解,让孩子亲身体验自然之美,感受自然万物的神奇。

让孩子们能真切地体验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更好地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是我们出版生态主题图书的使命。我们着重努力的方向:一是为孩子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读物,引导孩子关注自然界的生物和现象,培养同理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比如《童心大爱·蜗牛修补匠》这一书,讲到善良的小男孩发现贝壳破损的蜗牛时,会用糨糊和棉布头来帮助它“补壳”,这个行为在成人眼中或许荒诞,却符合儿童的想象力和心理,可以更好地让小读者产生角色认同和情感共鸣,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二是积极利用包括AR、VR在内的多种技术,为孩子们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帮助小读者们将书中的知识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激发孩子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三是引入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生态故事,帮助孩子理解全球多样性,扩展国际视野,培养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未来我们要做的、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英娃: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们,“自然缺失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通过阅读以生态为主题的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与自然接触的不足。眼下,大多生态童书讲述了孩子们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有关水、空气、土壤、树木花草以及鸟兽虫鱼的大自然故事。而热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天生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河流、森林、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乐此不疲地连续观察和亲近身边的一朵花、一洼水、一只小虫子……并从中获得无穷乐趣。 

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些生动有趣的生态童书,并进行讨论,这不仅可以增加亲子间交流的话题,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亲情的升华。阅读生态童书后,建议家长可以陪伴孩子进行一些实际的户外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或者在城市中的公园里进行自然观察,这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探索的热情。

另外,建议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小小的“自然角”,让孩子亲自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照顾“植物小伙伴”和“动物小伙伴”,并陪伴它们一起成长。共同成长的过程,有利于孩子们与动植物建立感情,懂得爱护和尊重花木和动物,这其实也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生态童书”这个标签很特别,意义非凡。书中所描绘的是万物有灵的世界,那些大自然生灵的故事,不仅仅是生态,里面还有成长主题,有生命教育、美育教育。通过故事讲述,引领孩子们对大自然心存敬畏,并在大自然的美与爱中学会播种爱,成长为一个正义、博爱、有担当、积极向上的人。万物都是平等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和谐相处,永久存在。这大概是生态童书的创作者和出版者想向孩子们表达的生态观念吧!

袁泉:作为一名童书观察者,我会发现造成有“自然缺失症”的儿童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孩子身边有位“自然缺失症”的家长。关于让孩子去到自然的环境中,这个动作是需要成年人来有效的帮助他们的。然而,现在孩子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议题,不让孩子消失在家长的视野里,就导致了很多孩子去哪里?能去哪里?都由家长说的算。所以真的要解决“自然缺失症”的儿童的问题,不只是单单给儿童阅读生态主题的作品就能解决,而是还需要同步唤醒家长的注意力。

有几类书可以一起唤醒孩子的同时唤醒身边的成年人:第一类就是实践、游戏、实验类参与感很强的图书,比如《给孩子的气象实验室》《轻轻松松做园艺》,在阅读这类书籍的时候,需要家长一起参与进来,与孩子一同体验学习。第二类属于门槛很低,很容易践行的书,比如《萨默森先生最近很奇怪》这本书,很多人看了不会觉得它是一本与自然无关的绘本,它讲述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农夫萨莫森经常发呆,下雨时他盯着雨水,刮风时他研究风的方向。但就是这些很小的细节,其实也是教我们的成年人和儿童,有时候我们可以慢下来,去感受身边很小的变化,而这种关于大自然的感悟并不需要你必须走进森林、走进田野。第三类其实非常务实了,我希望更多优秀的童书创作大家、名家来创作好的生态主题的童书,好看的插图,有创意的装帧,会先吸引家长进行购买或者阅读。现在国内外大量优秀的、屡获大奖的创作者们,都在创作生态主题的童书,比如童书作家黑鹤和画家九儿共同创作的《鄂伦春的熊》、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叶广芩创作的万物有灵系列的《大福与二福》等。